演藝經(jīng)歷
演藝經(jīng)歷他參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,是1956年八一廠的《戰(zhàn)斗里成長》,也正是從這部電影處女作開始,他在銀幕上的角色,便由此開始了長達五十余年的“反派”定型。于是,《赤峰號》中的敵艦長、《戰(zhàn)上海》中的敵參謀長、《打擊侵略者》中的偽團長、《回民支隊》中的叛亂分子、《突破烏江》中的匪營長、《岸邊激浪》中的“大金牙”、《南海長城》中的敵特匪首“王中王”……當然,最令人津津樂道的、且與方化的《平原游擊隊》中的日本鬼子松井并駕齊驅的角色,當屬王孝忠的一系列日本鬼子形象,像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中的特高科處長中村、《地道戰(zhàn)》中的中隊長山田、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中的情報顧問多田、還有后來八十年代初期的《一個美國飛行員》中的憲兵隊長坂田等等,細數(shù)起來這些著名影片中王孝忠的日本鬼子形象,幾乎占據(jù)了他所有出演角色的二分之一。這些同屬是日本鬼子,但角色定位卻各不相同,因為這其中的日本鬼子,既有詭計多端的特務,又有行伍出身的軍曹,王孝忠從整體角色的一體化中,又找出了各自角色中的不同表演區(qū)域。這主要是得益于他青少年時代,人生成長的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經(jīng)歷。
主要作品
王孝忠電影作品一覽表
1957年:《戰(zhàn)斗里成長》;
1958年:《永不消逝的電波》;
1959年:《回民支隊》、《赤峰號》、《戰(zhàn)上!;
1960年:《奇襲》;
1961年:《突破烏江》;
1962年:《東進序曲》;
1963年:《怒潮》、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;
1964年:《岸邊激浪》;
1965年:《打擊侵略者》、《地道戰(zhàn)》;
1976年:《南海長城》;
1978年:《不平靜的日子》;
1980年:《一個美國飛行員》;
1981年:《皆大歡喜》、《畢升》;
1983年:《秋天里的印象》;
1984年:《海瑞罵皇帝》;
1985年:《女子別動隊》。